译文
功名不可强求,忠义我所乐于施行的。
秦穆公去世,三良自杀以殉葬。
生前同享荣华快乐,死时共担忧苦患难。
谁说捐躯容易,以身殉死实在艰难。
擦着眼泪走进坟墓,在墓穴前对天长叹。
坟墓如夜多么昏暗,一去就不再回来。
黄鸟为他们声声悲鸣,可哀啊,令人伤痛心肝。
注释
三良:春秋时代秦穆公死后以一百七十人殉葬,其中有子车氏的三子:奄息、仲行和鍼虎,称为“三良”。《诗经·秦风》有《黄鸟》篇,就是哀悼三良的诗。
功名:功勋声誉。
忠义:指为国家解除祸患而牺牲的行为。
我:代
建安十六年(211)曹植随军西征马超时曾到关中,故此篇当为经过秦穆公墓地,有感于历史上三良殉葬之事,而作该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本首诗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作。
诗人从咏三良着笔,表述自己对他们殉葬一事的看法。诗的开篇,即借三良之口,道出:“功名非强求,忠义自心间。”此言既表明了功名利禄不可强求,又凸显了三位忠臣对于忠义的坚定追求。随之,诗人引出秦穆公逝世,三良殉葬的史实:“穆公辞世去,三良随君眠。”这一叙述,简洁而沉重,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无情。
诗人并未直接指责秦穆公,而是深入三良的内心,探讨其选择:“生前共荣华,死后同患难。”此句虽赞颂了三良的忠诚,却也透露出对其选择的不解与哀痛。诗人感叹:“捐躯非易事,舍命更难言。”道出了牺牲生命的艰难与痛苦。
接下来的描绘,
扬子遁居,离俗独处。左邻崇山,右接旷野,邻垣乞儿,终贫且窭。礼薄义弊,相与群聚,惆怅失志,呼贫与语:“汝在六极,投弃荒遐。好为庸卒,刑戮相加。匪惟幼稚,嬉戏土沙。居非近邻,接屋连家。恩轻毛羽,义薄轻罗。进不由德,退不受呵。久为滞客,其意谓何?人皆文绣,余褐不完;人皆稻粱,我独藜飧。贫无宝玩,何以接欢?宗室之燕,为乐不盘。徒行负笈,出处易衣。身服百役,手足胼胝。或耘或耔,沾体露肌。朋友道绝,进宫凌迟。厥咎安在?职汝为之!舍汝远窜,昆仑之颠;尔复我随,翰飞戾天。舍尔登山,岩穴隐藏;尔复我随,陟彼高冈。舍尔入海,泛彼柏舟;尔复我随,载沉载浮。我行尔动,我静尔休。岂无他人,从我何求?今汝去矣,勿复久留!”
贫曰:“唯唯。主人见逐,多言益嗤。心有所怀,愿得尽辞。昔我乃祖,宣其明德,克佐帝尧,誓为典则。土阶茅茨,匪雕匪饰。爰及季世,纵其昏惑。饕餮之群,贪富苟得。鄙我先人,乃傲乃骄。瑶台琼榭,室屋崇高;流酒为池,积肉为崤。是用鹄逝,不践其朝。三省吾身,谓予无諐。处君之家,福禄如山。忘我大德,思我小怨。堪寒能暑,少而习焉;寒暑不忒,等寿神仙。桀跖不顾,贪类不干。人皆重蔽,予独露居;人皆怵惕,予独无虞!”言辞既磬,色厉目张,摄齐而兴,降阶下堂。“誓将去汝,适彼首阳。孤竹二子,与我连行。”
余乃避席,辞谢不直:“请不贰过,闻义则服。长与汝居,终无厌极。”贫遂不去,与我游息。